返回

翻譯理論

搜索 導航
精選9.9元!
翻譯的表達階段
2018-05-04 08:46:49    etogether.net    網絡    



表達是翻譯理解的最終目的。表達的好壞取決于譯者對原作理解的程度、譯者的語言修養(yǎng)、相關知識和實踐經驗。如果表達方式不妥、語言運用不當,正確的理解就無法在譯文中再現(xiàn)。當然,這是在假設基本準確地理解原文的前提下討論翻譯的方法與技巧;除非必要,原作的理解問題將不在本書討論范圍之內。


1. 指導原則

在有關翻譯標準的討論,我們明確提出“忠實、通順”的指導思想。在表達過程中,譯者必然要采用這樣或那樣的方法。這意味著,譯者有一定的選擇和創(chuàng)造的自由;但是,一切方法或技巧的運用,都必須遵循“忠實、通順”的基本原則。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翻譯是一件兩難的事,譯者必須在種種兩難之間保持平衡,就像表演走鋼絲的演員,要想成功地走到另一端,就得時刻調整自己的姿態(tài),保持好身體平衡,只有在此基礎上,方有可能做出髙難度的動作來。這種良好的平衡感,就是正確的翻譯觀、髙超的技藝和豐富的經驗相結合的結果。


然而,對于不同類型的翻譯,具體的翻譯標準也不盡相同。如果從事專業(yè)翻譯,其目的是以傳遞信息為主,對此類譯文的要求大致為語言流暢、措詞準確。如果從事文學翻譯,則要更多地注重原作風格的再現(xiàn),同時也要考慮到譯文讀者的審美情趣等因素。因此可以說,衡量一部譯作的質量,最終要看其是否實現(xiàn)了翻譯的最終目的:為譯文讀者、服務對象和市場所接受。


2. 上下文

如上所述,上下文在理解階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表達過程中,譯文詞語的選擇也往往要根據上下文或語境來決定;也就是說,遣詞用句要準確、貼切,在內容和風格上符合譯文規(guī)范的整體要求。比如,marginal —詞在字典中的解釋之ー是“邊際的、邊緣的”等;在經濟學中,通常把marginal utility譯作“邊際效用”。但是,如果把下面兩個例子中marginal統(tǒng)統(tǒng)譯作“邊際的”,就難以令漢語讀者理解了 :





[1] [2] [下一頁] 【歡迎大家踴躍評論】

上一篇:原文讀者反應與譯文讀者反應對等
下一篇:原文的文化信息與譯文的文化信息對等

微信公眾號搜索“譯員”關注我們,每天為您推送翻譯理論和技巧,外語學習及翻譯招聘信息。

  相關理論文章






PC版首頁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