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德語學習

搜索 導航
精選9.9元!
從謂語分析德漢語言與思維差異
2020-04-13 09:06:20    劉玨燁    外語愛好者    


赫爾比希提出以下八種句法成分是補足語:主語、四格賓語、二格賓語、三格賓語、介詞賓語、狀語、主語表語、賓語表語。(德語有四個格,此處因篇幅原因不多贅述。),補足語是動詞的配價成分,根據(jù)補足語的數(shù)量來界定動詞的配價能力。多數(shù)動詞涉及兩價或以上。

 此處舉例說明:

Der Lehrer unterrichtet Musik. (這位老師教音樂。)其中Der Lehrer(這位老師)是主語補足語 ,Musik(音樂)“教”的賓語,也是第四格補足語??梢韵胂?,一旦將其中的補足語去掉,句子從語法和語義上都造成了不完整。而如果在這句話里有諸如“授課的地點”這樣的地點狀語,顯然不會影響整個句子的原來結構和主要意思的表達。因此動詞unterrichten必須有的是一個主語補足語和一個四格賓語補足語,為二價動詞。

有些動詞為三價:Er gibt mir einen Apel.(他給了我一個蘋果)同理,動詞geben(“給”,gibt是其第三人稱變位)必須支配一個主語補足語(句中為er,“他”),一個三格賓語補足語(mir,“我”)和一個四格賓語補足語(einen Apel“一個蘋果”)。

不同動詞的配價能力不同,此處就不一一列舉了。


三、 德漢語語法特點體現(xiàn)的中德思維方式的差異

根據(jù)上文對于德漢語謂語成分的分析和對比,不難發(fā)現(xiàn)德語句子的一大特點

就是強調(diào)結構,以動詞為中心控制句子的各成分,以“形”統(tǒng)“意”。一般情況下動詞配價是固定的,甚至有些死板,因此這也是德語學習中一大難點。但是從另一個方面看,這也反應了德語語言的嚴謹性,注重結構形式的完整和邏輯的合理。其實整個德語的語法體系都充滿了這種嚴謹?shù)摹⒕_的特點。德語界資深教授張玉書曾說:“德語的句子憑著變格變位巧妙地連綴起來,延伸成長達十幾行的復雜的句子,把豐富的思維、縝密的論據(jù)、大師嘔心瀝血的巧思和哲人們長年深思的結晶,匯成一個整體?!保ā兜抡Z學習》2001年第2期)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語言上體現(xiàn)的特點也反應了一個民族的思維特點。而德語民族亦以其嚴謹?shù)膫€性聞名于世。著名翻譯家高年生說:“……德國人是一個崇尚科學思辨、做事認真徹底的民族,這種個性也在語言中得到反映,語言表達要求精確和一絲不茍,不能模棱兩可,因此種種貌似繁瑣的變化都是有其存在的理由的?!保ā兜抡Z學習》2001年第6期) 相對而言,漢語謂語的構成很有靈活性,不刻意追求句子結構形式上的完整,以意義的完整性為目的??芍^以“意”統(tǒng)“形”。

從前文對于漢語謂語成分的分析中或是日常生活經(jīng)驗中可以感受到:“漢民族思維重綜合而缺少分析”,因此句子成分之間的關系就較多是靠‘意合’來體現(xiàn)的,缺少嚴格的結構形式制約?!保ㄉ蜿?,《語言學常識十五講》,2005,P431)。而這種語法上的重整體性與中國歷史上向來主張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是相對應的。

從謂語成分角度分析和比較德漢兩種語言的差別以及兩個民族各自的思維特點,我們發(fā)現(xiàn)德國人嚴謹,做事一絲不茍,注重邏輯;中國人注重整體性思維,注重靈活簡潔,善于從整體上來把握事物。

廣而言之,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當今,隨著交流的增加,各民族思維方式上的碰撞不可避免。求同存異的基礎是互相理解,而從語言角度來深入了解一個民族的思維習性乃是一條有效途徑。畢竟,深層次的溝通和理解是建立在互相了解的基礎上的。


【參考文獻】:

熊學亮,《語言學新解》,復旦大學出版社,上海,2007 

蔡幼生、江燮松,《新編德語語法》,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上海,2006

錢文彩, 《漢德語言實用對比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北京,2001

張嘉謀,《德語句子結構與功能》,商務印書館,北京,1983

王京平,《德語語言學教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北京,2003

沈陽,《語言學常識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2005



責任編輯:admin



[上一頁][1] [2] [3] 【歡迎大家踴躍評論】

上一篇:德語的“格”及其的變化
下一篇:德語名詞化規(guī)律

微信公眾號搜索“譯員”關注我們,每天為您推送翻譯理論和技巧,外語學習及翻譯招聘信息。

  相關外語學習文章






PC版首頁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我們